虽然2009年3月18日,央行和银监会发文,首次明确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开办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。
美国宣布该政策后,全球股市即大幅上涨,原油、大宗商品涨幅更明显。目前美国更愿意推动不计入美元指数(计入该指数的主要是六个发达国家)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各种货币大幅升值,特别是人民币。
从长期看,美国不会允许美元指数的大幅下跌,因为这将威胁到美元地位这一核心战略利益。为此,我国一方面应不顾目前世界经济之乱象,集中精力,埋头自身的结构调整工作。到2011年6月底前,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,将通过购买国债向市场投放6000亿美元。五是择机适量储备能源、资源、大宗商品和黄金。但是,美国出于政党选举等政治考虑,迫不及待,想借助其金融霸权优势进行强制性调整。
同一时期,马克汇率升值却提高了德国的竞争力。这是美国只顾本国利益,不顾世界经济稳定的一种行为。现在一个农民如果进城打工,月薪2000元,年收入24000元,过两年还要涨一些,以3万元计算。
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。现在我国农村人口依然超过7亿,也就是说还有6亿人口要进城,否则城乡差距就无法抹平。这是现成的最最清晰不过的投资信号,哪里需要什么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?。以一年种两季计算,一亩地收入1600元。
倘若如此,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就要跟投资商说明不允许招农民工,然后看看还有多少工厂可以开张。道路拥挤了,正好可以修桥铺路,修建地铁。
一亩地一季收1000斤稻谷,当下市价约值1300元,扣除各种投入费用后收入以800元计算。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以后,我们的人均收入依然不到美国、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,就是明证。词下之意,城市在环境、能源、水、交通、医疗、教育等等方面的约束,意味着城市有一个负载能力的问题,可以容纳的人口有一个限度。而且,城市面临的问题,农村也都要面对。
在这个意义上谈城市承载力,与城市发展壮大、提高城市效率是同义词,相信不会有人反对。抱怨这些不足的人,可以想想一个城市的第一条马路、第一所学校、第一家医院是怎么来的。这一词汇记载了这个国家半个世纪以来的政策失误,付出代价的首当其冲就是农民,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三农问题就是明证。一个简单的大账可以帮助我们把问题说清楚。
城市的发展轨迹和不断壮大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,从这个意义上说,发展机遇往往就孕育在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的过程中。治理堵车,就不让人买车。
农村也有医疗、教育问题,且因为人口密度低而成本高,这进一步导致医疗、教育质量低下。看城市的承载力,千万不能静态地看,而要动态地看,要用创新的思路去解决这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。
什么道理?城乡多大的差距呀。一些更隐蔽的做法,比如从各种方面限制农民在城里的权利,也都可以归入此类。在动态的分析里,城市面临的问题正指出了城市的瓶颈,提供了城市进一步发展建设的动力方向。没有早先的城市人,哪里来的现成的设施?。本文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分析,以窥问题全貌。19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,限制了人民的迁徙权利之后,工人与农民才不仅仅是职业的分工,而且还是身份、甚至等级的概念。
把农民作为城市负担的想法是短视的、荒谬的。你先来了北京,别人当然就不能来了。
城市承载力不是无解题 第三个问题:城市承载力的问题有解吗? 上面的分析指出,讨论城市承载力问题本身并无不妥,但是如果不与农村承载力结合起来看,如果静态而不是动态地看、不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,就不能形成全面、发展的观点,容易得出片面和错误的结论,诸如限制农民工进城、阻碍户籍制度改革,甚至反对城市化之类的提法,大致都可以归入此类。熟悉经济分析的人,可以想一想,这些需求是多么好的事情,明确指示投资应该往哪里去。
任何理解市场合约的人,都不难明白这份合约一定是直接为这个企业带来好处的,也间接给城市带来了好处。人群的聚集,极大地节约了交流和交换的通讯、交通、运输、仓储等等各方面的成本,促进了交换和劳动分工的发展,推动了科技进步,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,这是200多年来经济学的精髓。
农村也有水、电、煤气的供应问题,且因为人口分散、空间距离大,供应成本更高,且浪费严重。这样强大的经济逻辑,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。我认识的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农,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,应该是非常了解农村的。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,可能会引起城市不堪重负。
如果考虑到城市大大优于农村的公共交通、医疗卫生、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,实际的城乡差距还要大得多。新中国的人民,本来是有自由迁徙的权利的,工、农本来只是职业的分工。
城乡之间巨大的差距,凸显农村承载力的问题更加严重,农村更加不堪重负。正因为如此,工商、税务部门从来都是欢迎外来人口的,因为他们会创造收入。
北京等大城市史无前例的大堵车,让人谈出行而色变,凸显了对于城市承载力的担忧绝非毫无根据。这个道理,农民心里清楚得很,大规模的农民工进城,就是农民用实际行动发的言。
世间因噎废食的人大有人在,实在让人哭笑不得。那些找到了解决办法的地方,成了大型的都市,比如纽约、东京、伦敦、巴黎等等。但是,为政策失误付出代价的,绝不仅仅是农民,而是整个国家。讨论城市承载力问题,要时刻记住这一点。
从全局考虑问题的角度出发,担心城市承载力,就要同时也担心农村承载力,除非你是城市人,但不是中国人。伦敦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,但它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高速,而是依靠密密麻麻的地铁运输着这个城市。
这样的要求,不知道算不算太高?。从微观的角度讲,农民进城,是因为城市需要他们,他们为城市做出了贡献。
站在城里人的角度,这逻辑似乎直截了当,且理所应当。如果要他留在农村种地,也得有这么多收入,否则他就会选择进城。